阅读历史

第 10 节 神灵是否会眷顾我们?

存在主义思想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世界的荒谬、悲剧与无意义而产生的复杂感受,那些统管世界、带给人类以希望温暖的神灵们,似乎统统都退场了。在这种处境之中,奢谈神灵的眷顾,似乎自相矛盾。但人类终究是需要希望和慰藉的。神灵也许可以成为我们人生意义的来源。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即便大多数人受到过科学、理性的现代义务教育,算命和求神拜佛,依然有庞大的需要和市场。

因此,存在主义思想并不只属于萨特这样无神论者,它同样也可以是有神论的。这突出体现在克尔凯郭尔、马塞尔、舍斯托夫、蒂里希等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中。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将主要介绍两位代表人物。第一位是之前就曾介绍过的丹麦的宗教哲学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另外一位是俄国的著名神学家舍斯托夫。这两位神学家在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流派中极具代表性,他们的思想都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首先我们来说说克尔凯郭尔。在之前的课程之中我们曾经提过,克尔凯郭尔把人从集体的社会存在结构之中拉了出来,让人独自面对自己的生存和信仰,由此人生充满了孤独、绝望和焦虑。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恰恰是这些非常悲观的情绪,才能够真正揭示出人类生存的真相。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超越这一处境呢?克尔凯郭尔认为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信仰。为了说明信仰的重要性,克尔凯郭尔把人的生存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学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伦理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宗教阶段。

美学阶段是一个感性的世俗阶段。克尔凯郭尔所谈的「美学」、「审美」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而是个体生存一种方式。在这个阶段之中,人们沉溺在感官享受之中,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无非都是过眼烟云。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追求美学的感性生活,一定是只停留在欲望满足阶段的低级生活。这种生活的主要问题在于,感官快乐是不可持续下去的,因为人们会很快厌倦于已经满足的欲望,从而想要去满足更多的欲望。

第二个阶段是伦理阶段,这是一个理性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之中的个体追求的是道德责任和义务。他们有了善与恶的观念,开始懂得过上道德生活。然而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并不是个体所要追求的最高生活。因为在伦理生活之中,个体总是受制于集体,总是受制于公共的道德标准和责任义务,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感性世俗生活所干扰。人们的生活和行动都已被决定,只不过是一步步去展开已经安排好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简便易行,也特别容易沦为形式主义,而不能够落实在具体的孤独的个人身上,因此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它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宗教阶段,才是个体真正的最高生活。因为孤独痛苦和绝望的个体在这个阶段发现了无限而永恒的上帝,它摆脱了伦理阶段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在上帝面前,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有限与脆弱,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有限与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