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 节 解读《历史深处的民国》:中国由封建落后的晚清走向民主共和的秘密

作品:民国文化精读指南:重温大师辈出的时代| 作者:有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5-10| 下载:有书TXT下载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daquanlian)•(com), 极度的黑暗却又闪烁着不灭的光明。曾经有那样一群人♗[(daquanlian.com)]♗『来[小说大@全]@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daquanlian)•(com), 他们身处血腥的暗杀与连天的炮火中,却坚定的相信着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终究会到来。回首一百年前的民国,我们可以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来形容,但我们也要承认,那是一个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年代。那时的文人学者为了中国的前途大声疾呼,那时的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不惜性命,那是一个决定了中国命运的时代。

在那时,中国未来的走向有很多种,而通往民主共和的道路是最艰难的那一条,走向共和的道路波澜重重,但最终,共和却战胜了一切。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历史深处的民国贰共和》,就为你讲述共和之路上发生的种种波澜。

本书的作者是江城,他从小就喜欢看历史故事,长大后尤其钟情民国史。多年来,江城研读了大量的民国史名家著作,对民国史有着独到的见解。而本书也被评选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

第一个重点是,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第二个重点是,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

第三个重点是,北洋时代里的军阀混战。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指的是发生在1911到1912年,为了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所进行的一场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的先进理念,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接下来我们重点要讲的就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起义。

武昌属于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是省会武汉市下辖的三镇之一。武汉交通便利,汇集了立宪、革命、民主、共和等多种思潮。除此之外,晚清名臣张之洞还在武汉创建了汉阳兵工厂,并且编练了一支名为自强军的新式部队。在新军中,革命力量正在不断扩大,革命组织文学社,就是一支完全以新军士兵为主体的革命组织。以上条件都为武装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的激励下,武昌的两支革命组织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在1911年10月6日发动起义。然而在起义的前一天,清军领导突然下令新军换防,这一决定打乱了革命党的计划,起义只好推迟到10月16日进行。这是武昌起义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一个意外事件。

武昌起义的第二个意外发生在10月9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准备制造几颗炸弹为起义壮声势,然而炸弹意外爆炸,孙武被炸成重伤,革命据点也被闻讯赶来的军警摧毁,根据查获的名单,军警逮捕了多名革命党领导人。

在革命党领导人被捕、指挥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新军第八营的起义召集人熊炳坤决定以枪声为号,带领同营的革命士兵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第三桩意外事件发生了。10月10日的晚上,工程营排长陶启胜查寝,发现金兆龙在睡觉时携带步枪,他怀疑金兆龙有造反的意图,于是要收缴金兆龙的枪,在两人厮打的过程中,和金兆龙同一个宿舍的革命士兵程正瀛上前帮忙,开枪打死了陶启胜。这意外的一枪打破了漫长的宁静,武昌起义终于开始了。

起义的士兵攻占了军火库,占领了总督府,10月11日,革命旗帜终于飘扬在了武昌城的蛇山之巅。由于革命党主要领导人被捕就义,武昌起义后,革命军急需一位有名望的领导人主持大局,号召全国各地响应武昌起义,避免起义被认为是一场普通的兵变。

革命党首先想到的人选是湖北立宪派领袖汤化龙,但汤化龙以自己不懂军事为理由拒绝了。不得已之下,革命党找到了湖北新军的第二号人物黎元洪,在黎元洪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以他的名义发布了《安民布告》。被迫成了革命党首脑的黎元洪在看到武汉三镇全部被革命军占领之后,决定把前程押向革命。在汤化龙等人的协助下,黎元洪组建了湖北革命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管辖的23个行政省中,有15个省宣布独立。为了挽救失控的局面,载沣终于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他解散了皇族内阁,释放了「戊戌变法」以来的所有政治犯,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由他全权组织建立内阁领导班子。袁世凯终于再一次手握大权,但这一次他的真正使命并不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真正的使命是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出山后的袁世凯率领军队抵达武汉,并且攻占了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但袁世凯并没有乘胜追击、继续战斗,他主动开启了与革命党的和谈。在和谈中,革命党要求皇帝必须退位,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废除帝制,革命党便公推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原本不想逼迫皇帝下台,但他没想到的是,孙中山从美国回来了,还被革命党推举为「带头大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已经将总统之位视为囊中之物的袁世凯在听到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消息后马上做出了反击,他宣布此前签订的所有协议全部无效,并且攻击临时政府没有经过国民大会的确定,属于不合法的产物。

除了受到袁世凯的攻击,南京政府也没能得到英美等国的承认,而且南京政府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困境,那就是没钱。没有税收的南京政府缺少资金,无法支付政府公务人员的工资和士兵的军饷。面对重重困境,革命党人纷纷向孙中山施压,要求他尽快开启南北和谈。最终,孙中山致电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翻译过来就是,只要能让皇帝退位,那么大总统的位置肯定留给袁世凯。

得到了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开始了他的运作,最终,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终于在1912年2月12日宣告终结。2月14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递交了辞呈,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

但孙中山并不信任袁世凯,毕竟袁世凯是清政府内部的官员,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定都南京;第二,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孙中山希望这三个条件能够制约袁世凯,实现真正的共和。

面对孙中山提出的三个要求,袁世凯以退为进,发表声明说,现在的北方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不便南下,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我退出竞争。袁世凯的声明公布以后,赢舆对定都南京纷纷表示反对。紧接着,袁世凯又策划了「北京兵变」,以北方军队不稳定为借口不去南京就职。最终,孙中山、黄兴等人只好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方和南方在经历了短暂的战争后,终于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至此中国正式进入了民国时期。

好了,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的激励下,其他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孙中山担任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终结帝制、实现共和,孙中山辞去了大总统一职,将总统的职位让给了促使清帝退位的袁世凯。

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但孙中山制定的《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的命令在内阁总理签字后才能生效,权力被大大限制的袁世凯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接下来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就是: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

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后,任命唐绍仪担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在和革命党谈判时为袁世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也在谈判时和革命党结下了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谊。唐绍仪希望平衡南北矛盾,在人事安排上做到公平合理。但袁世凯不同意唐绍仪的建议,并且摆出了绝不让步的姿态,最后干脆甩开了唐绍仪,直接安排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段祺瑞、赵秉钧等人干活。失望的唐绍仪最终决定辞去总理的职位,而袁世凯也终于找到了对他忠心不二的代理总理赵秉钧。

虽然找到了听话的总理,组建了较为稳定的内阁,但袁世凯还需要面对《临时约法》的另一条限制。《临时约法》规定,袁世凯必须举行国会选举,选举中得票最多的党就是执政党,执政党负责组阁,并且由执政党安排人选出任内阁总理。

袁世凯当然不肯让总理这个职位落到革命党人的手中,他出钱出力,合并了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组建了全国第二大党进步党。那么第一大党是什么党派呢?这个党派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国民党在名义上的理事长是孙中山,但实际的掌权人是宋教仁。

宋教仁为国会大选制定的宣传口号是「依法治国、民主宪政」,这个口号为国民党争取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最终国民党在竞选中获得了胜利,宋教仁期待已久民主宪政、依法治国即将实现。然而就在从上海去往北京的车站里,宋教仁遭到了刺杀,重伤不治、不幸身亡。宋教仁的去世中断了走向民主共和的脚步,可以说宋教仁的死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宋教仁遇刺一案在大部分人看来是袁世凯在背后指使的,迫于压力,袁世凯批准了赵秉钧的辞职,而后任命了段祺瑞做代理总理。

好不容易平息了宋教仁遇刺的事件,袁世凯开始准备他策划了一年多的「善后大借款」。和南京政府曾经面临的财政危机一样,袁世凯主持的民国政府同样因为税收问题经费紧张。为了完成裁撤民军,偿还赔款,支付办公费用等任务,袁世凯让内阁向西方列强的银行申请贷款。贷款以中国的盐税、海关关税作为担保,而且银行还享有监督权、审核权、优先权等权利。

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国民党斥责袁世凯违法借款,认为袁世凯是在卖国。而袁世凯则认为借款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国民党的反对就是捣乱。最终,袁世凯收回了黄兴的陆军上将军衔,撤掉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李烈钧等人的都督职位,这些行动导致了二次革命的爆发。

二次革命并没有得到普通民众和其他革命党人的支持,再加上袁世凯这一方的军事力量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二次革命只维持了两个月就失败了。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重新开始了流亡生涯,而《临时约法》也因为二次革命变成了空架子。

1913年10月,袁世凯再次召开了国会选举,在「公民团」的胁迫下,国会议员投票推举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当上了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开始着手修订宪法,袁世凯对宪法修订草案提出了几点建议,概括起来就是削减内阁的职能和权力,将总统的权利无限扩大。袁世凯的提议遭到了国民党议员的一致反对,为了打击反对者,袁世凯以分裂国家的名义解散了国民党。袁世凯在搅黄了以临时约法为基础而制定的宪法草案后,又解散了国会,还趁机削减了地方的兵权。可以说国家的权力已经掌握在了袁世凯一个人的手中。

1915年,一部分拥护立宪的知识分子认为实施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日本在一战中表现出色,而实行了民主共和的中国却软弱无力,由此可知,中国不适合实行共和。立宪派大佬杨度还专门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论述了老百姓思想水平太低不能理解民主、共和,中国没有民主的传统,君主立宪反倒能降低为争夺国家元首发生内战的风险等内容。

集国家权力于一身的袁世凯在看到杨度的文章后,大笔一挥写下了「旷代逸才」四个大字,因为杨度的一番话真的说到了袁世凯的心里面。袁世凯有了恢复君主立宪制的打算,而杨度也联合严复、刘师培等人成立了筹安会,开始一心一意打造他们的「造皇运动」。

除此之外,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也在积极行动,他为自己的父亲量身定做了一份专门颂扬帝制的《顺天时报》,并且动用金钱、舆论、武力搞出了推举袁世凯登基的各路请愿团。

袁世凯本来就有称帝的想法,再加上杨度、袁克定等人制造的拥立假象,袁世凯终于在1915年12月25日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袁世凯还没正式登基,就迎来了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的坏消息。蔡锷以「反袁护国」为旗号成立了护国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战争开始后贵州、广西等地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也致电袁世凯请他立即取消帝制。

在武力和舆论的压力下,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终于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可笑的是,被赶下皇位的袁世凯竟然还想继续当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表了「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继续战斗,彻底打倒开历史倒车的袁世凯。1916年6月6日,在无尽的骂声中,袁世凯去世了,终年57岁。

袁世凯在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后,摧毁了临时约法的限制,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集大权于一身后,袁世凯在杨度等立宪派人士的鼓吹蒙蔽下,宣布登基称帝。蔡锷在云南成立了护国军起兵讨伐袁世凯,最终,袁世凯在全国各界的反对声中取消了帝制,并在骂声中离开了人世。

袁世凯死后,再也没有一个强力人物能够掌控全局,再加上护国战争结束后军阀割据更加严重。以致于从1916年到1928年,在这12年里发生了多次军阀混战,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人轮番登上大总统的宝座,内阁总理更是在12年里换了30多位。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第三个重点内容:北洋时代里的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派系林立,这些派系里以皖系、直系和奉系三股势力最为强大。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他们掌控中央政府的时间顺序讲一讲北洋军阀的混战历史。

率先掌控中央政府的是段祺瑞领导的皖系,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嫡系心腹,也是北洋军阀中的第二号实力人物。在袁世凯留下的继承者提名中,段祺瑞只排在黎元洪的后面。在那时,黎元洪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段祺瑞想要取而代之是很容易的。但段祺瑞却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黎元洪,自己做了内阁总理。段祺瑞这样做既可以取得名义上的正统,还能避免遭到其他人的攻击。而且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总理比总统的权利还要大,段祺瑞也就顺水推舟的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位置。

当上了总理的段祺瑞还给自己安排了陆军总长的职位,段祺瑞军政内政一把抓,黎元洪在他的眼里只是个人形橡皮章而已。一再被排挤的黎元洪最终选择了辞职,接替他职位的人是直系老大冯国璋。

冯国璋有军队有地盘,段祺瑞不敢像欺负黎元洪一样欺负他,再加上两个人同属袁世凯的老部下,交情深厚,在冯国璋当上总统的初期,两个人可以算得上配合默契。配合默契的两个人联手解散了国会,废除了约法。他们的做法引起了孙中山的强烈不满,孙中山再一次掀起了北伐运动。

面对北伐,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都希望硬仗别人的部队去打,好处自己的部队去占。在战争中,隶属于直系的曹锟带着他的心腹爱将吴佩孚由湖北进攻湖南,两个月内就打下了长沙、衡阳等地。按理说曹锟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湖南督军应该属于曹锟,结果段祺瑞将这个位子给了自己的手下张敬尧。直皖两系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虽然矛盾已经产生了,但是在冯国璋和段祺瑞的调解下,暗斗并没有转化为明争。直到1919年12月冯国璋去世,没有了冯国璋的调停和忍耐,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火拼一触即发。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开始,直系由西路吴佩孚、中路王成斌、东路曹锳对阵皖系西路段芝贵、中路陈文运、东路徐树铮。西路段芝贵中了吴佩孚的圈套全军覆没,中路陈文运被炮火击中,身受重伤离开了前线。仅仅用了4天时间,就决定了战胜的胜负。段祺瑞认输投降,自请辞去了所有职务。

皖系被打垮后,直系接管了皖系掌控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取得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在直皖战争中,奉系也派兵摇旗呐喊,虽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战争中,但奉系也是直皖战争中胜利的一方。战争结束后,奉系觉得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少,因为分赃不均,奉系和直系撕破了脸。再加上段祺瑞的皖系试图东山再起,孙中山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准备再次北伐,奉系、皖系、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三家联合了起来,准备一起对付直系。

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吴佩孚没有选择正面迎战,他联系到粤军统帅陈炯明,游说他放弃北伐。陈炯明本来就不同意孙中山的北伐计划,在吴佩孚的拉拢下,陈炯明将部队撤回了广东。

虽然少了北伐军的帮助,但张作霖依然决定入关与直系作战,1922年4月,张作霖率领20万人马迎战以吴佩孚为总指挥的直系部队。吴佩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再加上空军炮火的支援,五天时间就打的奉系部队全线撤退。第一次直奉之战以直系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直奉之战结束后,张作霖并没有放弃,他重整部队,启用军校毕业生,严肃部队纪律,为第二次直奉之战做好了准备。1924年9月,张作霖再一次率领20万人马进攻关内,主战场依旧是河北。这一次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在山海关主战场拼尽全力,虽然伤亡惨重但依旧维持着势均力敌的形式。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改变了战争的最终结果。留守北京司令部的参谋长张方严接到前线求援的电报,就给在古北口驻守的冯玉祥发电报说,我方形势危急,希望你赶紧出兵力挽狂澜。冯玉祥不是直系的嫡系人马,本来就处在观望中,看到电报说直系形势不妙,冯玉祥就回到北京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大总统曹锟。政变的消息传到前线后,趁着直系军心不稳,张作霖一举突破了直系部队的防线,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部队。

至此,直奉战争终于以奉系胜利而告终。奉系开始掌控中央政府,张作霖在1927年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在1928年发生的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成重伤,不幸去世。在国仇家恨和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中国终于再一次的实现了南北统一。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三个内容:北洋时代里的军阀混战。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领导的皖系率先掌控了中央政府。在迎战北伐军的过程中,因为赏罚不公,直皖之间出现了矛盾,冯国璋死后,爆发了直皖战争,战争以直系胜利结束。直皖战争中,直系联合奉系共同对抗皖系,战争结束后,由于分赃不均,直系和奉系发生了两次战争,战争最后以奉系胜利而告终。奉系老大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不幸去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北由此统一。

第一个重点是,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的胜利促使其他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在听到了革命胜利的消息后,孙中山回到了国内,并且担任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终结帝制、实现共和,孙中山将总统的职位让给了促使清帝退位的袁世凯。

第二个重点是,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袁世凯在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后,破坏了临时约法,并且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集大权于一身后,袁世凯试图恢复君主立宪制,在立宪派的鼓动蒙蔽下,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蔡锷在云南成立了护国军起兵讨伐袁世凯,最终,袁世凯在全国各界的反对声中取消了帝制,并在骂声中离开了人世。

第三个重点是,北洋时代里的军阀混战。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领导的皖系率先掌握了中央政府。在迎战北伐军的过程中,因为赏罚不公,直皖之间出现了裂痕,最终爆发了直皖战争,战争以直系胜利宣告结束。直皖战争中,直系联合奉系共同对抗皖系,战争结束后,由于分赃不均,直系和奉系发生了两次战争,奉系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奉系老大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不幸去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北由此统一。!

(daquanlian)•(com)

有书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佛教徒王维:大唐盛世的全能才子》最新章节

《殿堂级美剧英语学习法:跟着《老友记》轻松开口说英语》第 1 节 发刊词:学了那么久英语,为何仍然开不了口?

《孔子的修身之道:学圣人典范,塑自身形貌》第 1 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苦孩子」

《司马光的处世智慧:「砸缸」宰相的职场进阶法则》最新章节

《快乐学日语:轻松搞定日常交流》第 1 节 快乐学日语

《文化名人的教育理念:带你走出教育「内卷」的焦虑》最新章节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和珅:高情商背后的处世哲学》最新章节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传奇人生:揭开性格优势的密码》最新章节

《《论语》高明在哪:10 个关键词破解儒家精髓》第 1 节 发刊词:从认知思维的角度解读《论语》

《北宋词人晏殊的为官之道:中国传统文人的政治智慧》最新章节

《唐代名臣魏征的为官秘诀:中国古人的官场生存智慧》最新章节

《「千古词帝」李煜:一朝薄命君王,万世绝代词人》最新章节

《「硬核老爸」梁启超的家教秘诀:传承百年的家庭教养之道》最新章节

《逆境中的苏东坡: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最新章节

《楷书四大家:字如其人,见字如面》最新章节

《草根皇帝刘邦的人生秘诀:创业守业的帝王智慧》最新章节

《《菜根谭》的处世修养:带你领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最新章节

《管理者必读经典:30 本书助你成为高效管理者》第 1 节 如何运用「定位」理论,让自己的产品被顾客牢牢地记住?

《「亚圣」的处世哲学:在儒学经典中收获豁达人生》第 1 节 「性善论」讲的不是性本善?

《「拆书」写作变现:副业赚钱新机遇》最新章节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