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个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礼

作品:信息全知者| 作者:魔性沧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07-15| 下载:魔性沧月TXT下载

那不过是个称呼, 随着时代变化, 概念是要更新的,这就是易的道理,也就是变化。

老子说的是概念本质,土的概念是承载万物,一切尽在其中繁衍盛放,其稳定无比,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平台。

所以古代叫地,现在我们视野大了,就会知道时空本身就是‘地’,而‘天’则是时空之上、之外,包裹时空的那个东西。

天与地,不过是个名,是个代称,是借助现象去传达那个概念。

有人可能就要问,你这不是强行代入吗?

不是的,道德经通篇都是讲概念,所有的具体指代都是例子而已。

其开篇明义,就给整篇道德经定了基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概念可以定义,也不可以定义,这就是道最自然的体现。

一个东西可以用某个名字去象征,但它也不可以用那个东西去象征。这就是名义最长久的样子。

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懂。

举个例子:张三觉得人生就得轰轰烈烈,像火,李四觉得人生就得柔润平和,像水。

那到底是像火还是像水?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一个人觉得一块石头像老虎,另一个人可能就觉得像豹子,过一段时间裂开了,有人又叫它开花馒头岩。

某个东西可以有永恒的名字吗?不可能,某个概念会是永远正确的嘛?不可能。

牛顿奠定了力学,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理,之后又被推翻。

千克的定义改了又改,太阳系行星的数量也因定义而变,这些变化就是‘易’,是道的理。

就像《信息全知者》里,我就写过云鬼的视野和人类不一样。人类觉得大地是个球,但是云鬼觉得大地是放射电弧,仿佛烈火。

所以老子对‘地’的概念,指的是本质,不是土地本身。

知识会不断改变,会被淘汰,会更新,但智慧不会,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是智慧,而非知识。

任何行为,其实没有对错,只有应不应该。

名字、象征物什么的都是虚拟的,都是人定义的,世事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本质的东西不变。

其本质的变化永远在那,可名状,也不可名状。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不对。

这既是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大道万变而中庸,无情而又至情。

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这里有个题外话,我为何要这么断句,纯粹是我觉得这样更合理,比较像老子的排版。

因为联系上下文,他后面写的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都是‘有’、‘无’的对称排比。

那么前面开头,就也应该是道可、道非,名可、名非,这种排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