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8 节 思想实验七:公地问题和孔多塞悖论|我们可以理性的选择吗?

集体本身可不可以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当我们说这个集体做出了一个理性选择的时候,我们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理性这个概念?这个集体的理性选择最后让集体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最大受益的机会吗?还是说这个集体的选择在每个个体的受益程度当中,达成一种结构,而此时集体层面的合理性,并不能够直接转换的个体层面中个体受益(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一个理性的集体决定必须是每一个理性个体共同作出吗?还是单个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一种理性决策的方式,把在个体层面的不理性选择转换成集体层面的理性选择?

对于集体理性这个问题最关注的领域莫过于公共选择领域,同时也就牵涉到经济学中的市场行为和政治学当中的民主行为。但是让人沮丧的是,无论在经济学领域还是政治学领域,在集体理性问题上,学者们都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这些问题和麻烦在哲学家和数学家的帮助下得到了系统的阐释。在这一集,我就给大家介绍两个集体理性的悖论模型,一个是经济学领域的公地问题,另一个是政治学中的孔多塞悖论。

公地问题最初在1833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罗德提出,1968年美国生态学家和哲学家加里德哈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它在当代获得了关注。公地问题描绘了一种现实经济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渔村,一共住着四个渔民,他们都靠村里一口池塘里的鱼为生。池塘里一开始一共有12条鱼,每天晚上两条鱼经过交配以后生出一条小鱼,一天时间内这条小鱼就可以成年。那么,每个渔民每天最多可以捕多少鱼呢?答案是一条。因为每天池塘失去4条鱼,剩下的8条鱼经过交配后,第二天早上池塘里依然会出现12条鱼。这样,池塘里的鱼量一直会保持不变,每个渔夫每天都可以捕到固定的一条鱼。如果此时,一个或者多个渔夫多捕了一条鱼,那么很快,池塘的总鱼量就不能保持原状,会日益减少,以至于最后每个渔夫都无鱼可捕。然而,从每个渔夫的角度看来,尽量地多捕鱼是从个人层面来看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这个在个人层面貌似合理的事情却会导致公共资源的匮竭,以至于最后进而影响到个人层面也无从获利。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单纯地把个体理性当作集体理性,那么结果会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最终会导致个人利益无法最大化。

这个例子常常被经济学家们拿来演示市场理性的复杂性。在市场中,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被认为是理性的。然而,如果整个市场中所有人都遵循这个原则,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市场的失效,最糟糕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可以持续地在市场中实现最大化。

同样的集体理性问题也给政治家带来巨大的困扰,尤其是那些关心民主行为的政治学家。在民主行为领域,最著名的集体理性问题是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数学家。孔多塞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