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章四一四 帝国的贵族

作品: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5-04| 下载:且看昨日风华TXT下载

这种表决不是在国务会议上投票, 而是在发生争执不下, 亦或者政见不统一的情况下。皇帝或者理政亲王出面,以私人的名义,询问国务大臣们支持哪一种意见,进行秘密统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尽可能的进行说服,以保证绝对多数的支持。

虽然平民的政治权力在行政体制和决策机构中不断扩大,但帝国贵族仍然通过各类机构,维持了自己的政治权柄。而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平台就是元老院。元老院仍然拥有最高的立法权,虽然大部分的立法工作都是由议院及附属机构完成的,但元老院如果不通过也无法正式立法。

虽然没有实践过,但帝国皇帝有权力解散议院,进行重新选举,但对元老院没有这类权力。

帝国的议院里都是各省代表,每个省都有固定的代表,并且随着人口增加而增长,但最多一省拥有九个代表,只不过因为帝国不断扩建海外行省,海内行省人口增长很快,因此议院席位已经从建国时代的一百四十多位,增加到了三百之数。

但在元老院里,席位仅仅是从三十六位增加到了四十八位。

元老院的虽然只有四十八个席位,但并不代表拥有四十八票,元老院分为四个阶层,每个阶层十二个席位。开国元老在开国时代都是公爵、王爵的爵位,拥有固定的十二个席位,这十二个席位是固定不变的,但票数不同,因为降等袭爵,三等公爵以下的代表只有一票,以上的拥有两票,荣王、诚王和成王三支宗室各有三票。

第二个阶层是中等贵族,侯爵、伯爵、子爵三等爵位,也是十二个席位,但却是在帝国所有这些贵族之中选出来的。

这种选举并非是一人一票的选举,被选举权是非常苛刻的,假如一位贵族的妻族是资本家,就会因为和资产阶级牵扯过深,而失去被选举权。

第三个阶层是下等贵族,主要是男爵和勋爵,同样是十二个席位,也是选举产生的,但这选举更为特殊,与中等贵族选举看重能力和影响力不同,下等贵族的选举更重视军功。

第四个阶层是在帝国外藩改制后新设立的,未来安抚外藩,为理藩院治下土地的外藩贵族安排了十二个席位,一般来说,按照民族分配席位,最多的是蒙古一族,有四个席位,最少的就是满洲,有一个席位。

帝国贵族们同样拥有军事特权,而这类特权就不是法律规定,而是皇室赏赐的了。

同样是当军官,平民只能通过战场立功和考入军校两种方式,而且成为军官后,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在军队体制内升职加薪。但贵族不同,他们一样可以参军,或者考入军校。而其拥有一条更顺畅的进身路径,先是禁卫军,再是宫卫军,然后是侍卫,继而是侍从室。

这些人的前途也不只是在军队,可以进入中廷、海外事务部,也可以被派驻理藩院,担任军政要职,或者前往海外殖民地,执掌一方,最次的也是驻外武官。

这些年来,帝国不断参与大大小小的战争,因此帝国的贵族阶层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这也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