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583 澳洲人有自己的生意经

作品: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作者:彼岸之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9-30| 下载:彼岸之筏TXT下载

然是有身份歧视的,目前在帝力港,总督府对葡萄牙籍东印度公司所属的签约商队课征的税收最低,比如德古斯的船队就是这样,然后依次是普通的葡萄牙商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天主教徒,而如果一位新教教徒的话,则会被征更高的税收。

至于来自其他地方的商人,则会被课以更高的税收。

显然这是一个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做法,不过,跟澳洲人做生意确没有这些歧视条款,澳洲人宣称只要是来与我做生意的,都是客户。

当然了,还要看国籍,如果两国在打仗,虽然不至于没收你的财产,但很可能根本没有参与生意的资格,比如近期的荷兰人就是这样的待遇

上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安港开埠做生意之前,葡萄牙人发现,因为近在咫尺的新安港贸易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显然如果自己这边还是坚持老一套做法,那么帝力港就不会有生意人过来了,甚至连葡萄牙人都不会留在帝力港。

当然了,对于澳洲人而言,其实客户和客户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但区别的依据肯定不是什么国籍身份和宗教信仰,而是客户的大小。

总之对于帝力港的商人们而言,从理论上讲,这里的合法商人都可以拿自己手里的货物跟澳洲人自由交易,商家收到的也是澳洲人支付的真金白银。

然而在现实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澳洲人也明确宣称说,按照在商言商的原则,澳洲货肯定优先照顾大客户。

因此,小客户们想得到澳洲货的话,就必须排队,等到大客户吃饱剩下后,自己才能分一杯羹……

显然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澳洲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意经。

但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中小商人获得的珍贵的澳洲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客户根本就吃不完。

不管生意的大小,当他们与澳洲人交易完成后,总督府的税收员会找到这些商家收税,只不过根据葡澳双方达成的贸易协议,过去那些区别对待的税收,如今因为是跟盟友澳洲联邦做生意,因此统一只收取百分之五的交易税。

澳洲人到来的另外的一个福利虽然细小,但也很实惠吸引人:凡是连续给澳洲人干搬运活干到中午一点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一份午餐。

三个白面大馒头和一大碗白米粥,外加几块咸鱼和一大勺叫“胡萝卜番茄酱”的调味料酱。

这种调味酱是骄傲号上唯一能大量供应的“新鲜蔬菜”。

然而船员们自己在船上用圣女果和白糖自制的一种番茄酱才是他们的日常食品,原因是没有人喜欢老王专门给船员们制作的“三老汁”,尽管那个东西确实营养丰富,但大家对那个奇怪的口感完全没有兴趣,于是这些食品就成为帝力港搬运工们免费午餐的一部分。

尽管当时没有人知道番茄是个什么东西,提供者也不会说,更没有人知道这个红黄色的、甜滋滋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但尝过味道的人们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酸中带甜、还带有一丝凉意的酱料。

因此这种含有大量白糖的调味品很快就在当地流行起来,并迅速传遍整个帝汶岛,包括丛林里的部落。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只要澳洲人的船一来,大家都会自觉跑来当搬运工的原因之一,毕竟有钱挣还有好吃的。

由于受到船员们的不断吐槽和在帝力港的启发,不久后老王终于在他的“三老汁”基础上开发出了真正的番茄酱,从那时起,用小瓷器罐装的番茄酱和用玻璃瓶装的“高级番茄甜酱”开始行销南洋、东亚,最终走向世界各地,与香辣酱等食品一样,最终都成为澳洲\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大宗贸易品,当然这是相当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此刻,码头上还有另外一群异常忙碌的人,他们是大大小小的贸易商人和帝力港的政要们,其中自然包括一身盛装的帝力总督皮蒙特和他的随从。

因为澳洲人的货物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抢手和挣大钱的代名词,因此皮蒙特、德古斯以及玛格丽特女公爵三人很早就组成了一家贸易公司,专门做澳洲货生意。

公司的名字叫“葡萄牙与澳洲联邦商业贸易全权业务代表股份公司”,简称“葡澳公司”。

根据葡澳双方达成的协议,澳洲方面应该优先对“葡澳商贸公司”供货和采购,只有在“葡澳商贸公司”吃不下的时候,才能供应其他商人。

澳洲人立刻答应了这个条件,因为这并不影响澳洲人的出货和出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