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478 本土化的开端

作品: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作者:彼岸之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9-30| 下载:彼岸之筏TXT下载

始了他们的机械工业本土化复制大事业。

不久之后,溶洞里现成的蒸汽机和各种电机也启封使用了,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机械加工厂在溶洞外被建立起来,骆老板给这个机械厂起了一个名字——曙光机械厂,这是后来名震世界的名牌企业——“联邦曙光机械” 的前身。

机械厂的基建和设备安装是船员们承担的,他们在工程机械车辆的帮助下,只用了二十天就把基建工程做完了。

望着初具规模的工厂,机械组的成员们很兴奋,他们已经发话说,如果再得到一些劳动力上的支持,他们将在几个月内把溶洞里的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全部启用,建一个正式的、全能式的综合机械加工厂。

骆老板在一次例行的全体大会上宣布,如果通过贸易或者冶金组的生产,能持续不断地给机械厂搞到铜、铁等原材料,同时赵老师他们能给机械组提供工业润滑油等辅助材料,他们能造出任何任何你们需要的工艺装备---当然了,复杂程度不能超过像人力轨道车这样的东西。

至于更复杂的生产设备和交通工具,机械厂当然也能造,但不是现在。

机械组的成员们宣称,给他们一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将全面复制出第二代工业母机,只要各种原材料供应得上来,三年之内,他们就能把蒸汽机给做出来,最起码也能把斯特林发动机做出来,五年之内,他们能用第二带工业母机复制出第三代加工设备,届时那些第三代设备的运转将完全建立在新世界的工艺条件上,到了那时,只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品,你们想要什么,我们都能给你们捣鼓出来,当然了,质量和性能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此时此刻,听众之中没有认为机械组的人在吹牛皮,因为机械组从安娜那里获得的援助是最多,设备最齐全,各种工具和辅助材料、刀具磨具数量很大,人家机械组敢夸这个海口,绝不是没有把握的瞎掰。

当然了,前提条件是材料和辅料的充足供应,另外还有劳动力,这里面还包括培训合格的机床操作工人。

就这样,从此以后,机械组果然走上了用水泥做机床底座为代表的“设备本土化” 道路,到了后来,他们利用溶洞里的机器复制出来的设备越来越“因陋就简”,虽然最后没有并发展到全部的机床底座都是水泥的地步,但确实符合“因陋就简”这四个字。

然而机械组就是依靠这样的思路,让自己的机械工业终于走完了计划中的三代复制,若干年以后,他们终于完全实现了机械工业的本土化。

只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场以生产轴承为起点的“本土化工业革命”,不是五年,而是持续了大约十五年的时间,直到那时,他们才完成了机械工业的本土化计划。

此时此刻,化工组的计划也跟机械组一样雄心勃勃,他们打算以煤干馏化工为起点,开启化学工业的本土化道路。

化学工业是工业建设的根基,这是全体穿越者的共识。

为此,赵西河表示化工组要争取在半年内试验性地搞出煤油,以及煤焦油里面的几种已知的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其中包括制造药品的几种基础性有机化工原料,他们甚至还打算顺带搞出塑料。当然了,他们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东西——**。

关于溶洞里的化工设备,化工组打算跟机械组配合,利用新世界的材料,跟机械组一样,因陋就简做复制。

至于冶金组,他们的复制计划就缓慢且困难多了,因为机械制造的能力问题,哪怕是微型的冶金设备,想复制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冶金组的决心还是很大,他们计划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冶铁炉和黄铁矿沸腾炉成功投产后,优先发展铸造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