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112|承月

作品:玲珑月| 作者:白云诗诗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3-26| 下载:白云诗诗诗TXT下载

也许对身体有好处。”

这事连沈月泉也不知道,露生见斌泉说破,只是一笑不提,唯问病况:“就没有其他办法?我听说西洋医可以开刀做手术,能不能把这血瘤拿出来?”

沈斌泉摇手笑道:“已经这个年纪了,在身上动刀,倒不如顺安天命,我倒有另外一件事情。”拉过一个半大孩子,缓缓地说:“这是我在苏州收的学生,跟着我学了两年,还没入字辈,顺路带来让你看看。”

这话是举荐的意思了。

——梨园里收徒,其实讲究的是十全十美的合心合意,从来都是师父挑徒弟,没有迁就徒弟的道理。但传习所的艺人们为传扬曲艺,只要学生有天赋,哪怕跟自己不在一个路子上,也先尽心教他入门的东西,然后再叫他转行也不迟。

这是当年穆藕初留下的好传统。

苏州传习所虽然人才凋零,却也不至于到无人可授的地步,因此露生听说这话,便知这孩子必有资质过人之处,不然沈斌泉也不至于千里迢迢地携了他来南京,不料他开口一拜,把大家都吃一惊——那嗓子暗哑嘲哳,几乎如同破锣。

徐凌云错愕道:“春帆,你的嗓子怎么坏成这样?”

沈斌泉也甚觉尴尬:“……我叫你好好养着喉咙,你是又吃了什么?!”

有道是举人如举膀臂、荐徒如荐子侄,必贤材可俟君子,这是讲脸面的事情。沈氏兄弟在韬庵就和露生有所龃龉,此时唯恐露生误会他是再行羞辱,额上汗都出来,急忙解释:“半个月前我们在苏州的时候,他还不是这样的。”

春帆的眼睛垂下去了,片刻,他很镇定地跪下磕了一个头:“白老板,这事与沈先生无关,是我自己把嗓子弄劈了。”他并未入门,只是学生,因此不敢称“师父”,昂然抬起头来:“并不是沈先生耳瞎,带我来自然是因为我好,我能唱,也会唱。”

露生听他口气甚大,不免有些好笑,但看他志气,又有两分另眼相看,眼角瞥见他双拳紧握,微微发颤,心笑孩子就是孩子,外头坚强、其实心里还是怕的。因此温柔道:“你不要急,这不是什么大事,站起来唱一个我们听听。”

“白老板想听什么?”

“你喜欢什么就唱什么。”露生含笑:“不必挣喉咙,我们听你一个口齿发脱。”

春帆也不起身,直直地跪着想了一会儿,撑起哑嗓,开口就唱,居然非生是旦——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

原来是一段江儿水。

他的嗓子不好,多有艰难破败之处,但音节既稳、调门也准,咬字吐音尤其有灵性,颇有苏昆老派的缱绻之风。从未听如此暗哑的鸭嗓唱这段酸酸楚楚无人怨,砂纸似地触着人心,又似乱麻缠绕,格外有一种酸楚凄怆的意思。

大家颇觉诧异,静听一曲唱罢,露生只看沈斌泉,斌泉看月泉、月泉看凌云、徐凌云转了一圈儿,又看回露生。

露生笑道:“这可真是不在梅边在柳边了。”

原本没有收徒的意思。一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