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09章 灾民安置

作品:抗日之特战兵王|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11-15| 下载:寂寞剑客TXT下载

起数在增加,最开始时候每天只有十几起,到现在已增加到百余起,而且可以感觉得到,当地百姓对灾民的不满情绪在增加,再这样下去,我担心局面会失控。”

徐锐下意识的点头,难民的安置自古以来就是个棘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做到与原住民和谐相处,好在历史上也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以工代赈,安排恰当的工作给灾民去做。

灾民有了工作,也就没心思闹事了。

想到这,徐锐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计划。

当下徐锐对王沪生说:“老王,兵工厂的设备运回根据地已经有半个月了,发电厂的设备运回来更是快一个月了,这两家工厂筹备得怎么样了?”

“工厂?”王沪生连连摇头,苦笑说,“我都已经被救灾的事搞得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心思管工厂?再说现在农忙时间,也抽调不出人力来。”

徐锐说:“亏你还是搞政工工作的,守着五十万人口,居然说抽不出人力?”

王沪生闻言先一愣,遂即恍然说:“老徐你的意思是说,征调灾民建设工厂?”

“对啊,不征调灾民征调谁?”徐锐说,“你不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无所事事,他们不惹事才怪了,如果你给他们安排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工作之余一回家就只想睡,他们就是想闹事也没那精力了。”

“对呀。”王沪生击节赞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徐锐说:“现在开始也不晚,赶紧将灾民组织起来,给他们安排工作,从现在开始,再没有免费的午饭吃了,灾民要想得到口粮,就必须工作,当然,对于那些没有壮年劳力的孤寡灾民家庭,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可是,好像也不行啊。”王沪生兴奋了还没两秒,脸立刻又垮下来,说,“兴建两家工厂又能安置多少劳力?咱们的发电厂和兵工厂规模又不大,一万人顶天了,剩下还有那么多的灾民又该怎么安置?”

“一万人?”徐锐哂然说,“远远不够。”

“一万人还不够?”王沪生说,“老徐,你可不要欺负我不懂基建啊,我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正儿八经的学习过基建,却也知道建设两家小厂用不了多少人,就一万人我还是往多了安置,要是正常的年景,五百人工就足够了。”

徐锐说:“那得看是什么标准了,按你的标准,五百人工确实也是够了,但要是按照我的设计标准,五万人都未必够!”

“你的标准?”王沪生说,“什么标准?”

徐锐说:“按照我的标准,首先这厂房,就不是普通厂房。”

“不是普通厂房?”王沪生说,“你倒说说,怎么个不普通法?”

徐锐说:“别人家的厂房都是建在地表上的,可是我的厂房却是建在山腹中!老王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把一座山体给掏空,并且在山腹中构建好发电厂、工兵厂的厂区,那得要花费多少人工?五百人怎么够?五万人都显得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