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十一卷 帝国动荡 第三十一章 华夏之树

作品:汉献帝新传| 作者:京流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6| 下载:京流云TXT下载

华夏之树

刘协对于新文和国语的改革只做了短短的一席评话但对于中央治略府的文教总院而言这却是三十年内也无法完全完成的工作诸葛瑾、蒋琬和胡昭三人回去后在三日后就召开了相关的论证会并以太学府名义召集了各大学府语言学和文化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学者进行集体讨论对于新文和国语的规定、音标和标点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初步探讨并在太学府内成立国文研究院在中央治略府成立国文司用于新文和国语的推广。

对于古文典籍的官方注释治略府提出了三十年计划而教材新文化的工作将在二十五年以前完成。

在国政总局方面藏州治略台正式成立由李严担任第一任治略总督杨孚担任第一任驻防总督。

此时的藏州还没有独立的民族体系主要还是西凉一带的北羌南下在青海湖和黄河上游一带的游牧民南方是横断山脉濮僚系部落沿着长江北上的六牦牛部落。

这几年刘协渐渐脱离了政事管辖主要精力都投向了经济、技术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上在和太学府学者就华夏同源观点的讨论上刘协认为目前藏州的原住民确实存在但本质上却是早年从中原移居过去的具体移民的时间应该是夏朝前后。

现在留在藏州的原住民都应该是仰韶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地分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这是整个华夏文明的两个主体而现在藏州内的原住民文化可以理解为华夏文明两个祖先文明分支地融合。

位于青海和陕西之间的仰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上限是8ooo年以上仰韶文化在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化一种是沿着黄河向东。和黄河中下游地其他部落融合最终诞生了华夏文明的主体系一种则沿着黄河向西一直向黄河上游前进。形成了羌荣早期民族部落。

长江文明中三星堆文化并不是唯一的起点和其他长江中下游文明演化了蜀、楚、越三种文化开始和黄河文明的新主体——中原文化开始融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文明。

三星堆文化一部分选择沿长江继续向上进入藏州形成了六牦牛部落文化最终羌荣部落和六牦牛部落最终在藏州实现了碰撞他们做为华夏文明两大起源点文化的两个分支在这里生了融合。如果刘协不干预他们就会形成吐蕃文明而出现了华夏文明一个分支。

说到底藏族和华夏族是真正的同源民族如果黄河文明是父亲长江文明是母亲那么藏和汉应该可以说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在华夏同源的论证上刘协虽然没有在大汉时代找到仰韶文化的遗址但通过藏原住民称汉人为“嘉”(当时的嘉和夏同音)以及周礼典籍可以论证出。藏汉是三千年前夏人东西分开展地不同结果所以藏的原住民应该享有华夏族称谓必须享有帝国子民的一切权益任何人不得将原住民做为佣工和奴隶使用不得歧视不得掠夺恰恰相反作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大汉帝国的汉族必须对藏的原住民提供一切尽可能的援助。

由于藏州原住民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风俗。也没有统一的地区政权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