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45章 造反??

作品:红色警戒之民国| 作者:华丽的虚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6| 下载:华丽的虚伪TXT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于日英同盟的情谊,站在协约国一边同德国作战。然而,不幸的是,日本在战后从欧美各国所得到的报酬却是一系列压迫日本的政策。特别是由于培理提督率舰叩关导致日本开国以来,一直对日本保持不寻常的友好感情并毫不吝惜地给予支援的美国,这时却突然一反常态,充当了对日本施加压迫政策的急先锋。主张废除日英同盟,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海军主力舰的力量,废除石井.兰辛协定,限制根据九国条约规定的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以及美国制定排日的移民禁止法案等等,都给日本的前途投下了阴影。不难看出,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要阻止日本的发展,特别是阻止日本向大陆的发展。

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后必然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生产过剩,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竞争尖锐化。后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随着大战期间工业化的跃进,日益需要从海外进口物资和向海外开辟市场,因而也被卷进已经尖锐化了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去。象日本这样物资、资金都不充裕的穷国,不得不在靠廉价劳动力进行对外倾销上来寻求悲惨的出路。可是,欧美各国为了对抗倾销,采取了相互间高筑关税壁垒的措施。日本不得不逐渐从印度和南方市场等世界市场上被排挤出去。

昭和3年,中华大地上,北伐之战刚起,日本为扩大在华的影响力,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不但在华利益尽数丧尽,反而琉球群岛和济州岛被中华夺回,并赔银八亿。脸面、利益尽失。

昭和4年(1929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尤其农村渔村的贫困状况,更是惨不忍睹。而这次危机的结果,致使世界的关税战愈演愈烈,以英美为首,各国的保护产业政策日益加强,终于在昭和7年(1932年)的渥太华会议上,发展到结成大英帝国的所谓集团经济。

这样,终于堵塞了国际间劳动力、物资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凡尔赛和平会议上通过的民族自决主义,只有以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保障才能行得通。但是,如上所述,国际经济在被集团封锁的情况下,象日本这样人口过剩,资源贫乏,资金不足的国家,其生存就从根本上受到了威胁。

军国主义让原本应该爆发的国内矛盾,被降到最低。但不是消失,而是影响力被将至低点。日本扩张之势,已经无法避免。德国结盟也就顺理成章。昭和15年到昭和18年年中,三年多的侵略战争,让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国内矛盾在扩张中被尽数忽略,强国姿态再一次的回到了日本的手上。但是,资源匮乏,军力已然快达到极限。美国则是日益壮大,特别是中华十分不明朗的态度,这都让日本上下有一种难以喘息的压力。

然而到了昭和18年年尾,加入同盟国阵营后,日本尽管国内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并且和美国站在了一起。可是,随着东南亚地区被中华占领,日本似忽得不到加入同盟国之后的真正利益。

并且国内的矛盾又开始出现,农业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