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二八章 成败转头(中)

作品: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3-02-08| 下载:三戒大师TXT下载

“嗯。”胡宗宪便伴着海潮轻声吟道:“怅怅莫怪少年时, 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 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唐伯虎的名声,在东南十分的响亮,这《怅怅诗》胡宗宪也是耳熟能详,只是忙于公务,多年未念起罢了,此时此地再次吟诵,竟止不住满腔酸楚,尤其是最后四句,让他险些掉下泪来。

忙用个喝酒的动作,遮掩住自己的失态,胡宗宪强笑一声道:“唐伯虎这诗,果真充满了伤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沈就沉声道:“老哥,你还不悟吗?”

“那我这么多年的忍辱负重、艰苦奋斗,又有何意义呢?”胡宗宪喃喃道:“若是结局注定,还不如浑浑噩噩、平平淡淡过一生呢。”

“执念了!就林兄!”沈就低喝道:“没有你的付出,东南倭乱万万不会平定,多少百姓还要遭那刀兵之苦?是你的奋斗,保全了无数的家庭,让东南重归安宁,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可与某家有何益处?”胡宗宪掉进了思维的死结中,说着说着又绕了回去。“你在东南万家生佛,已是功德无量。”沈就道:“但想要圆满,还需善始善终……”“我才刚刚开始!”胡宗宪把坛子重重一搁,酒液四溅道:“我才五十三岁,离着致仕还有十七年呢,朝廷就要逼我退隐?就是这样对待功臣吗!”

“想想阳明公吧。”沈就也不着急,悠悠道:“当年平定宁王之乱,还东南百姓安宁,立下不世之功后,他为什么没有邀功请赏,反而以生病为由,接连上书请求回家静养?”

王阳明是胡宗宪最敬仰的人物,听沈就这样一说,他心里顿时不那么堵得慌了,闭上眼睛想想阳明公的生平,以平定宁王之乱为界「前半段是积极进取,勇于任事;后半段却避世讲学,悠游山林,只有朝廷征召时,才会出来,事毕即归,给天下人一个▲王阳明无心权位,的感觉。真的无心吗?那何苦要考进士,混官场呢?其实是备了保全名节,不得已而为之吧。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见他心防大渐,沈就趁热打铁道:“我们做官的,又说三思而后行。三思是思危、思退、思变”他接着低声道:“有了危险时,要及时现,这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保全自己,也就保全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再慢慢看,慢慢想,总结以前的功过得失,往后该怎么改,这叫思变。”“思危、思退、思变?”胡宗宪望着沈就道:“不就是一个‘退,字吗?”显然有些不以为然。两边的风景在飞的往后退,令人目不暇接,前方不远处的一座青灰色的城池也越来越清晰。

驿道边一块界碑也越来越近了,老将军抹了一把汗望去,只见上面刻着‘杭州城,三个斑驳的阴文,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他的表情更加紧张起来,低声吩咐道:“把旗都打起来,全给我放精神点,顺利过了这一关,全都官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