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无限不循环石阶

作品:伏藏师| 作者:飞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04| 下载:飞天TXT下载

林轩再向深处想,蓦地哑然失笑:“制造?为什么必须是被制造出来的?为什么不是说这就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呢?”

上古神话中记载,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一片混沌。X更新最快正因混沌,所以巨人盘古才有了“开天、辟地”之壮举。

林轩看看眼前,不由地想到:“六角形蜂巢宇宙之内的形态亦是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岂不也是一种‘混沌’状态?与其说是盘古耐不住‘混沌’而开天辟地,不如说是盘古打破了蜂巢宇宙破茧而出,不是吗?”

此刻,他一想到自己处在层层包围的六角形蜂巢之内,无法见青天日月,不能看星辰北斗,更不能呼吸纯净自然的空气,就觉得五脏六腑憋闷得喘不动气,几乎随时都能晕厥过去。

至于“混沌”的形态,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就有所涉及,原文为——“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由此可知,“混沌”是一种状态,吞噬一切,极度黑暗。

那么,现代物理学理论中,最能与“混沌”相匹配的的概念就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于1969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提??惠勒命名。

物理学家对黑洞的定义为——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这种天体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力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紫外线和x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那么,黑洞即混沌——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地球被包裹于黑洞之中,无法逃逸,永坠黑暗。后来,因为某种突发事件,黑洞被分解或者破坏,地球及太阳系其它星球才得以重回正常状态……”林轩自语。

“巨人盘古”的神话来自于夏商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钟鼎、竹简记载,其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根本无人可知。

哲学家公认的真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人类目前观察到的宇宙星空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就是最合理的,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

林轩本来的猜想是——“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