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4 节 焦虑的根源何在?

在今天这个社会之中,每一个阶层和职业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有物质上的原因,教育上的原因,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等等。人们在手机上花费了太多时间,除了打发时间和娱乐之外,或多或少也是为了排解工作和生活带给我们的焦虑情绪。

焦虑虽然有很多具体的原因,但都不能从根本上回答焦虑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处境都不一样,可为什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体验呢?我们会通过萨特和海德格尔的学说来为大家分析这个问题。

在萨特看来,焦虑的原因来自于人的自由。作为一名20世纪重要的法国哲学家,萨特经历了世界大战,以及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战争。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与伤害却并没有因之而消失。二战结束后,不但是法国,而且整个欧洲都弥漫着消极颓废和悲观失望的情绪。过去人们所信仰的崇高价值和传统文明,都被残酷的战争毁于一旦。知识分子中更是形成了一种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萨特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了现代人的焦虑感。于此同时,传统哲学长久以来对于人性本质固定不变的理解也同时被摧毁了。人们发现,原来人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方向。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魔。

这个思想大背景,是萨特形成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这一观点的重要来源。这一观点切合了二战后欧洲人的生存处境,它表明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也正是因为没有什么能预先规定人是什么,人也就由此而活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自由之中。

有一本小说很能表达这种自由人的生存感觉,那就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小说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它的标题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宏大叙事倒塌之后,每个人都获得了自由,轻飘飘的自由。这种自由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塑造自己的人生。它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多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却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不能承受。最轻的东西,却变成了最终的负担。焦虑来源于自由,自由又来源于虚无。

当一个人在他自己的存在之中,意识到不但有过去、现在,还有飘渺的未来,生命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就使得我们产生了焦虑感,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决定我们必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既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逼迫我们成为一个固定不变的人,那么如何选择人生就成为一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过去的我,它是我们过去形成的本质,这个我已经不可改变;而另外一方面,因为我们无需延续过去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未来其实没有任何方向。正是这种未来与过去之间的张力,造成了我们虚无感。过去的自我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在我的身上,似乎在强迫着我必须要继续过去的人生惯性,让我继续成为过去那样的人。但未来又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又促使我们进一步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