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节 美洲归来客

作品:安禄山新史| 作者:黄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4| 下载:黄初TXT下载

来了一个好处, 考虑到炼钢炼铜的大作坊还没建好, 安禄山授权炼制水泥的张果,使用焦煤炼一窑。这一次,水泥的品质大大提高,虽然不可能达到像安禄山见到过的水泥那样,但用来砌砖浇筑,已经基本没问题。

其他像纺纱机,织布机改良,都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大量木工脚踏式车床的应用,让木制器具零件化,标准化,甚至还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流水分工制作。由于辽东木材充足,还没到夏天,各种生活器具,就已经加工的差不多了。安禄山甚至还打算专门建造一个家具作坊,向中原贩卖木制器具。

不成功的第一个代表,则是建立气象预报站。安禄山读小学的时候,学校中就有一个气象预报站,里面只有一些温度计,湿度计,风度计之类的简单玩意儿,非常简单,仅仅是利用数据规律来推断是否下雨,命中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作为对古代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天气变化,安禄山一直想设法解决。不过很可惜,那些设备太难找了。温度计虽然还没有,但玻璃已经造出来,想要造出一个粗糙点的也不难。关键是湿度计和风度计,他们可以用一些具体的凝水度,高空小风扇转圈数来代替,但是精度太成问题。安禄山最后只是让人进行一些数据记录,以备将来查询。进行粗略的天气预报,在几年之内,还不大可能。

第二个问题就是电了,这个制作更简单。造一个线圈,不停的用手摇就能实现,一般在初中高中的物理试验课时,都玩过。

不过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安禄山手下能工巧匠无数,拉铜丝做个线圈当然没什么问题。电机是在靠近可以旋转的马蹄形磁铁(通过手轮和齿轮使其旋转)的地方,用两根铁芯绕上线圈,使其分别对准磁铁的北极和南极,并将线圈导线引出。这样,摇动手轮使磁铁旋转时,由于磁力线生了变化,结果在线圈导线中就产生了电流。

这方面安禄山做的非常成功,最后出来的电,用手碰,也是麻麻的,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能带动同样非常精致的小电动机。(注:因为安禄山没使用整流子,电流流向不稳定,是交流电,但用永久磁铁,电力太弱,应用价值不高!)

对于这样的结果,安禄山也很无奈。他虽然没想过制造电灯泡,但对制造一个简单点的电动机,却非常有兴趣。如今只能暗暗后悔,当初的物理机械没学好。最后只好交给那帮对这个电机很感兴趣的技术人员,让他们慢慢研究,直到能让那个电动机转为止,自己立刻又把心思花到了别的事情上去。

开元二十年(壬申年,西元七三二年)夏,八月。

都里港口人山人海,整个辽东的闲职官员,整个都里镇的百姓,都蜂拥到了港口来。

安禄山在几天前收到急报,安记在日本的商船,遇到了一艘从北方回来的大海船,正是去年上半年出北航安记探险船。

虽然原来两艘船只剩下一艘,但只要能回来,就肯定会有成果。所以安禄山还是非常激动的亲自赶到都里镇,迎接他们的归来。同时立刻命令在都里镇的海盗舰队